生命需要一種美~
這美就是~
相信在宇宙發生的每件事,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
我們只要伸出雙手接受,美麗安泰就與我們同在。
相信在宇宙發生的每件事,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
我們只要伸出雙手接受,美麗安泰就與我們同在。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
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自費接種建議 下列有較高麻疹感染風險者:
1. 計畫前往有麻疹疫情地區者:
(1)出生滿6個月至未滿1歲幼兒:於出國前評估接種需求,自費接種1劑,滿12個月後仍須按時程完成2劑公費接種(與前一劑至少間隔4週)。
(2)1981年(含)以後出生的成人,建議自費接種1劑後再行前往。
2. 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建議自費接種1劑。
3. 醫療照護人員:
(1)不具有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陽性證明者,建議應接種2劑,且間隔至少4週。
(2)針對1981年(含)以後出生未持有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陽性證明者,優先接種1劑。
4. 無疫苗接種紀錄或是麻疹/德國麻疹抗體陽性證明之育齡婦女,應接種2劑。
接種禁忌
*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 孕婦。
*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注意事項
1.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最近曾輸血或接受其他血液製劑者(如免疫球蛋白),應詢問原診治醫師何時可接種MMR。
3.曾有血小板低下症或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的疾病史者,宜請醫師評估。
4.接受結核菌素測驗者,如未於接種前或接種當天接受測驗,應於接種一個月後再進行測驗。
5.女性接種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但疫苗施打後4週內發現懷孕,不應被視為中止懷孕之適應症。
6.與其他活性減毒疫苗(例如水痘疫苗、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如未同時接種,應間隔至少28天以上。
2025/01/16林家弘藥師
來源網址: https://www.fda.gov.tw/tc/PublishOtherEpaperContent.aspx?id=1537&tid=&r=1540115645
食品藥物管理署期刊周報
市面上有一種號稱「含水量超高」,銷售宣傳也以「保濕補水」為主打的粉底。然而,這類產品真的可以保持這麼多水在肌膚上嗎?真的能兼顧粧容又具保養功效嗎?
吳姵萱副教授表示,爆水粉底之所以能夠在使用時有出水效果,是因為配方中含有約10%的油相成分與80%至90%的水相成分,形成一種油包水型(W/O)的劑型。然而,此劑型的配方具有較低的表面張力,是不穩定狀態的乳化體,塗抹於皮膚上時,容易產生「破乳」現象,使水珠得以釋放。
「爆水」效果其實只是配方的不穩定導致,產品經接觸後,會發生破乳現象,實際上,只是配方中的水分釋放出來,並沒有「補水」或「滋潤」的功效。因此,爆水粉底與一般油包水粉底並無不同,其上粧程序也相似,在使用前,仍需使用基礎保濕產品來補足皮膚的水分,確保粧容更加服貼和持久,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粧效,避免皮膚因缺水而引起乾燥和脫粧問題。
由於爆水粉底的配方極度不穩定,應將其放置在陰涼乾燥且不常晃動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以延長使用壽命。若產品已經呈現油水分離、變色、有異味等現象,則不建議繼續使用。基本上,爆水粉底等同於一般的油包水粉底,屬於彩粧產品而非保養品,因此使用後的清潔步驟非常重要。建議使用卸粧產品,如卸粧油或卸粧乳,徹底清潔面部,避免殘留彩粧引起皮膚問題。此外,吳姵萱副教授提醒,在使用爆水粉底時,由於粉撲需要重複回沾,這樣的化粧工具,如海綿或粉撲,容易吸取過多的水分,再加上這些工具在使用過程中會接觸到肌膚和雙手,從而沾上細菌,並孳生細菌,引起皮膚發炎,甚至導致痘痘等皮膚問題。因此,使用爆水粉底,除了注意面部卸粧清潔外,還需定期清洗化粧工具,保持乾燥和衛生,才能有效預防細菌滋生,維護皮膚的健康。
2024/12/11林家弘藥師
新聞網址: https://reurl.cc/E6KpRm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下要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目標,而台灣決心超前於2025年達成C型肝炎的消除目標。目前,台灣距離這一目標僅有最後一哩路。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年齡在45至79歲(原住民提前至40歲)的民眾,如果沒有因為其他疾病或未接受過B、C型肝炎篩檢的健康檢查,醫療機構將提醒他們可以接受B、C型肝炎篩檢,民眾亦可至成人預防保健機構查詢是否符合篩檢資格。政府將負擔篩檢費用,若經確認為C肝患者,C肝治癒率近99%,健保署將全額給付用藥費用。
很多民眾都誤以為B、C肝會透過飲食傳染,導致排斥與有B、C肝的人同桌用餐 ,事實上這是天大的誤會。
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皆為「藉由血液或體液傳染」,進一步可再細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 垂直傳染指的
是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將B肝傳染給新生兒;而水平傳染則是指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
染,因此輸入未經檢驗的血液、針灸、刺青、共用針頭或牙刷、不安全之性行為等,都可能感染。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他人共用針筒、刮鬍刀、牙刷、指甲剪,並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隨著篩檢覆蓋率的提
升和治療技術的進步,台灣將在消除C型肝炎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預計在2025年就能實現目標。
GOT與GPT是體內的常見酵素,與人體胺基酸、蛋白質的代謝有關,因為它們在肝細胞內的濃度高,當肝細胞受損時就
會流進血液中,所以這兩種酵素的上升往往代表肝臟發炎。(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心肌梗塞也會導致GOT上升)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抽血檢查,病患的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可以顯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
脂肪肝的嚴 重程度,以及有無膽囊結石、肝臟膿瘍、肝臟腫瘤等),也能反映肝病是否處於急性期或疾病的嚴重程
度。總之,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是綜合評估的結果,不能單憑GOT與GPT就驟下判斷。
不過即使如此,當下檢測出GOT與GPT異常,還是建議即早保養肝臟與就醫。盡量避免菸酒與睡眠不良,多補充不飽和
磷脂質以減少脂肪在肝臟的堆積,預防脂肪肝。
2024/07/26林家弘藥師
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而重症致死率約在1.3%至33.3%之間。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感染腸病毒後,潛伏期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
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可攝取益生菌以提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儘量避免接觸新生兒。
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10.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2024/06/04林家弘藥師
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uPkQY
https://ynews.page.link/q9xay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導致出現腎病症狀,紅麴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但若攝取過量可能造成肝臟、腎臟負擔,一旦超標就會產生副作用。
日本小林製藥日前宣布回收5項紅麴營養食品,雖然食藥署指我國並未進口該5項產品,但國內2家業者新北「三合興產業公司」跟台中「和司特公司」進口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的紅麴原料,近2年共輸入56批,食藥署已要求業者回收。
在紅麴發酵時會產生Monacolin K及類黃酮等成分與可降血脂Statins類藥物相似,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有助於減少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文章指出紅麴在發酵過程中若發酵條件及環境衛生不佳可能會產生致命的毒素:橘黴素(citrinin),對動物的胚胎及人體的肝腎有危害。
紅麴可能與以下物質產生不良交互作用,應避免同時服用:
1.降血脂藥(如 Statins):紅麴萃取物與這類降血脂藥物類似,若同時服用,可能會讓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增加,而加重肌肉痠痛、無力等副作用(重症肌無力),甚至會導致肌肉病變或肝腎損傷。患者應先與醫師溝通。
2.降膽固醇藥、環孢菌素(cyclosporin):會增強降血脂作用,進而提高肌肉病變及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
3.抗凝血藥物(warfarin):紅麴萃取物可能影響藥效,導致凝血功能受阻。
4.柑橘類水果(葡萄柚):會延緩藥物代謝,容易造成降血脂成分在體內累積,產生不適。
5.酒精、肝毒性藥物:可能增加肝臟損傷的風險。
2024/03/31林家弘藥師
人類大約在20-30歲時骨骼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年減少,尤其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質流失速度特別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骨骼內部將形成許多孔隙,整個內部結構出現間隙與漏洞,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即所謂「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民眾才會注意到自身缺鈣的現象,其實平時骨鈣早已缺失,但患者平常並不會覺察骨質疏鬆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用力施力,如彎腰搬運重物或者長者打掃居家環境(拖地、洗衣),就容易造成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甚至死亡。
趁早存「骨」本: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適度曬太陽、負荷運動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因此從年輕時就要開始「儲存骨本」,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等,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不吸菸及節制飲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避免熬夜等健康生活形態。
普遍高鈣含量食物要達到一日建議所需含量,往往會補充過多不必要的熱量(EX牛奶每日喝超過1000ML),建議補充適當的鈣片,在選擇鈣片時建議選擇不易結石、分子量較小的鈣片,並且避免選擇容易傷胃酸性鈣質。服用鈣片時建議單獨使用,可搭配分子量較小的胜肽膠原蛋白服用,針對膝蓋軟骨會更有幫助。
透過適當日曬來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一般情況下,建議您避開陽光最強烈的階段(AM10:00-PM2:00),不要擦防曬乳,曬太陽10到20分鐘,但注意不要曬傷。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以避免骨鈣合成不足而導致骨鬆,同時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提醒各位民眾,不必刻意購買維生素D來治療骨鬆,正常日曬就足夠了。
從事負荷運動可增加您的骨密度和強健肌肉,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減緩肌少症之發生,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因此建議您從事健走、慢跑、騎飛輪(室內腳踏車)、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之運動。若長期缺乏運動,不建議一開始躁進過量運動以免受傷。
定期檢測骨密度
若直系親屬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且曾發生過骨鬆性骨折的病人,其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兩倍,另外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其骨骼亦會變得脆弱。另外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因為荷爾蒙變化也要特别注意自身骨骼健康。
根據目前的研究,只要有定期追蹤骨密度,暸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快樂生活不會是問題。即使有骨質有疏鬆的情形,只要開始照護,永遠不嫌晚,讓您的骨骼更加健康。
2024/03/24林家弘藥師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人生階段,是一種現象,也不應以此取笑女性。臨床資料顯示,婦女約在45到52歲這段時期,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產生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稱之為更年期。往往在更年期的女性脾氣會較往常更加易怒,希望身邊的親友能多加包容,並且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更年期症狀
常見的更年期症狀困擾為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皮膚乾燥或皺紋增加、失眠、沮喪或情緒起伏。除了上述更年期症狀,下列幾個因更年期造成的健康問題,更需要注意,容易在更年期開始五年內急遽發作:
骨質疏鬆: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會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變化,骨質流失的速度也會加快。根據本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測量其骨質密度,結果發現有12%的女性有骨質疏鬆症,男性則為6.2%,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並在65歲開始驟增,女性有骨鬆的百分比至少高出男性一倍以上。
骨質疏鬆症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隨著時間卻會無聲無息的逐漸侵蝕骨骼,通常發生骨折後,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症。
由於骨質疏鬆症亦是導致骨折重要因素,而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可能長期殘疾,都將影響健康生活品質。
心血管疾病:
女性心臟病死亡率、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在停經年齡後,以每5歲近乎一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對更年期後女性的威脅。其實面對更年期,婦女朋友也無須如臨大敵,因為更年期症狀嚴重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大部分屬於輕微且持續時間較短,而有些女性甚至不會出現。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及定期量血壓
吸菸和肥胖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及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亦會造成骨質流失,研究統計肥胖者更容易罹患疾病,因此應及早戒菸、不酗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建議婦女每年應至少量1次血壓,血壓異常者則應每天早晚各量1次,監測自己的血壓狀況。
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
養成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建議分批完成上述運動量,避免身體不堪負荷,若是慢性病患者應先諮詢醫師,再進行合適的運動。另外,婦女可選擇荷重運動,例如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騎腳踏車等,以增加骨質密度和強健肌肉,降低跌倒的發生。
健康飲食及增加鈣質食物攝取
飲食均衡,掌握三少(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二多(多蔬果、多高纖)原則,每日鈉的攝取量應少於2.4公克(相當於6公克的食鹽)。多攝取茄紅素有助於減少心血管風險,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更別忘了,身體也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2024/03/13林家弘藥師
甲狀腺(thyroid gland)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的位置在頸部下方氣管前兩側呈現蝴蝶結模樣。甲狀腺細胞利用血液中的碘和氨基酸,經過數個步驟製造成甲狀腺素,釋放至血液循環到全身。甲狀腺素主要功能是維持調控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速率,新陳代謝過多過少都不是正常現象。對於成長中的兒童而言,甲狀腺素還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發展,是不可或缺的腺體。
甲狀腺亢進症狀
1.焦慮、心神不寧、緊張不安
2.體重沒來由地下降(吃不胖)
3.失眠、難以入睡
4.脖子腫大
5.眼球凸出
6.慢性疲憊和虛弱
7.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
8.手腳不自覺顫抖
9.大量流汗
10.怕熱
11.掉髮
甲狀腺失調原因
1.腦下垂體失調:腦下垂體分泌甲狀腺促進激素(TSH),如果過多則亢進。
2.甲狀腺毒性結節、妊娠絨毛膜癌等。
3.瀰漫性甲狀腺毒症:是最常見的原因,又稱為「葛瑞夫氏病」。因為身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來刺激甲狀腺腺體,使得甲狀腺荷爾蒙製造過量。發生與「遺傳」有關,若家中有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或相關病史,家人得病的機率會較一般人高。「環境」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大量含碘的食物(如海帶、海苔及昆布)、含碘藥物或是顯影劑,都有可能會誘發。
4.壓力:面臨壓力時(工作環境、家庭因素...等等),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上升,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會造成亢進現象。
5.碘攝食過高。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急性期心跳過速,症狀顯著時,避免激烈的運動(只要心跳過快就趕快停止運動),避免富含碘的食物(海菜和海鮮),也不宜飲用茶或咖啡(含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控制穩定後可以正常的運動。研究顯示在接受甲狀腺亢進治療期間,補充硒元素對甲狀腺有幫助。
2024/02/22林家弘藥師